污水處理菌種的分類和優點
時間:2020-08-25 14:50:18
作者:網絡
點擊:
現代工業化污水中的污染源種類相當復雜,為達到污水中 污染 物質降解的目的,遴選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后經過一系列的馴化,培養而得到耐鹽,耐沖擊,穩定性強的污
現代工業化污水中的污染源種類相當復雜,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,遴選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后經過一系列的馴化,培養而得到耐鹽,耐沖擊,穩定性強的污水處理菌種,能有效去除氨氮、BOD、COD、SS、硝酸根、硫酸根、色度、臭味、毒性物質、化合污染物等。污水通過前端的預處理,然后經過生化厭氧,好氧階段,能夠有效的降解水中的各類污染物。
在眾多的污水處理方法中,生物處理法因為工藝簡單、效果顯著、成本低廉、天然環保、二次危害少等優點,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污水處理工藝。其中生物膜法、活性污泥法等方法,都是利用生物的分解能力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。
1. 硝化細菌:是一種好氧性細菌,包括亞硝酸菌和硝酸菌。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層中,在氮循環水質凈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。廣泛存在大自然各個角落,空氣、江河、大海、土壤都有,生物學中發現的硝化細菌有幾千種之多。
2. 反硝化細菌:反硝化細菌是一種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細菌。多為異養、兼性厭氧細菌,如反硝化桿菌、斯氏桿菌、螢氣極毛桿菌等。它們在氙氣條件下,利用硝酸中的氧,氧化有機物質而獲得自身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。反硝化細菌廣泛分布于土壤、廄肥和污水中。可以將硝態氮轉化為氮氣而不是氨氮。主要應用于污水處理,如景觀水治理,城市河道治理,水產養殖處理等。
3.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: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,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,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到菌種平衡,企業對硝化反硝化的配比也難以準確掌握,造成大量菌種浪費或不足,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。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充繁殖,達到菌種平衡,讓污水處理更簡單、高效。
4. COD降解菌種: COD降解菌主要應用于污水生化池降解COD指標使用。主要降解廢水中的COD,改善水質色度、增大污泥絮體顆粒、調整污泥絮體結構,抑制藻類生長繁。污水生化池有機物濃度過高或者生化池容積較小時,高負荷污水流入容易對生化池中的微生物造成沖擊。對于經過預處理后污水的高濃度COD指標,在生化池培養菌種過程中,可適當投加一些COD降解菌種,能有效的去除COD,并能更好的穩定生化系統。
1. 培養周期短:生物接觸氧化法培樣菌能快速掛膜,污泥量很少;活性污泥法培菌,以污泥作為附著點,然后投加固體粉末菌種,可以大大縮短周期。
2. 處理范圍廣:固體粉末微生物菌種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BOD,COD,SS,氨氮,總氮等指標。
4. 適應性強:固體粉末菌種對水質負荷的適應能強。
5. 除臭效果顯著:消除 NH3、P、H2S及有機酸能力強。
6. 操作簡單:菌種與污泥按照10:1比例溶解投加到生化池中曝氣培養。
7. 繁殖能力強:菌種從第一代繁殖到第二代,第三代的周期非常短,對高負荷水質造成沖擊的恢復能力比較強。
8. 抑制病毒、病菌與寄生蟲。抑制藻類繁殖,凈化水體與色度。
9. 可去除低濃度重金屬污染,如鋅、錳、鐵、鉻…等。
10. 易培養、繁殖快、污水處理菌種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進化能力,對于新的污染物,能通過自發或誘導產生新的酶系,降解或轉化新的化合物。
1. 好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(DO),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,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,并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,同時可以降解污染物質,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,此種處理方法稱為好氧處理,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活性污泥法。
2. 厭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(利用硝酸鹽中的氧),進行脫氮反應,產生氮氣,此種方法廣泛應用于廢水處理中。而酸生成菌(通用厭氧性微生物)常用于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藝中的前期酸化反應。
3. 厭氧性生物處理是利用酸生成菌進行酸化反應,將污水中的醣類或蛋白質分解成單醣類、胺基酸或低級脂肪酸(有機酸)。再以醋酸生成菌(絕對厭氧性微生物)將污水中的單醣類、胺基酸或有機酸分解成醋酸。最后再以甲烷生成菌(絕對厭氧性微生物)分解醋酸生成甲烷。
4. 多數的污水處理微生物以污染物為食,如碳水化合物類、蛋白質類和脂肪類等污染物,都能被各種污水處理微生物分解,成為自身生長繁殖的養分。而利用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等,能將惡臭氣體硫化氫轉化成自身生長所需要的硫元素,達到除臭的目的。
5. 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本身具有的多糖類黏性物質,可吸附環境中的污染物,此種特性常被應用于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。